站内公告:
2025-06-15 12:10:12 点击量:
李锡贵(1917.8-1949.8)陕西省旬邑县湫坡头乡坪坊村人。家里有祖孙三代11口人,居住在两孔破旧的土窑里,没有自己的半分土地,全靠父亲和三个哥哥给有钱人家干活维持生活。后来,日子实在过不下去了,全家人被迫离开了祖祖辈辈生活的坪坊村,迁移到邻近的甘肃省正宁县三甲塬林家坡当了佃户。为了有口饭吃,年仅7岁的李锡贵离家到一个大户人家放羊、割草,小小年纪就挑起了生活的担子,品尝到了人间的苦难与辛酸。
1933 年 10 月,李锡贵长途跋涉来到照金,找到了北上合水的红 26 军。
他主动担任向导,凭借对当地地形的熟悉,带领部队顺利到达三嘉乡,并随军来到合水县城下。亲眼目睹红军英勇战斗、攻克合水县城的场景后,李锡贵参加红军的想法更加坚定了。
李锡贵回到家乡,加入了旬邑的地方游击队。1935 年,他成为新正县游击队六支队的通讯员。
在队里,他刻苦训练,射击、投弹、刺杀样样精通。同年年底,游击队缴获一挺机枪,成立机枪班,李锡贵担任首任机枪班长。
面对负隅顽抗的民团,他架起机枪,一个长点射就撂倒三个敌人,吓得敌人纷纷躲进碉堡。李锡贵和队员们乘胜追击,成功缴械。
抗日战争时期,李锡贵担任新正县保安大队 3 连指导员,驻守淳化县城、新正县下墙等地。
1943 年 7 月 8 日,驻职田镇的军突袭下墙。李锡贵凭借敏锐的观察力,提前察觉敌人的炮袭意图,及时组织群众转移。在连长王根发的支援下,他们成功击退敌人,取得了毙伤敌军百余、缴枪 60 余支的辉煌战绩。
。在细嘴子据点战斗中,李锡贵巧用计谋,智取敌军。他从俘虏身上搜出求援信后,将计就计,率 3 连乔装成援军,里应外合,一举攻克据点。
随后,他又率部参加小塬子战斗,配合全歼陆军整编第 10 师第 248 团第 3 营,提前收复关中失地。
危急时刻,李锡贵挺身而出,高呼 “我是‘铁眼窝’李锡贵,都听我命令”,迅速集合起数百人,并带领大家成功突围,与主力会合。他的英勇表现赢得了大家的赞誉,警一旅旅长高锦纯号召大家向他学习。
1948 年秋,他带领干部去北平接收傅作义起义部队,往返途中,始终与大家同吃同住。
起初,被接收士兵误把他当成马夫,后来才发现这位和蔼可亲的 “老兵” 竟是领导。
担任连指导员、营教导员后,他更加勤奋学习,反复研读《中国抗日救国十大纲领》《
他没有只待在机关,而是深入基层调研,积极宣传新事物,树立了张保英、丁兴发等众多标兵典型,这些人后来都成为了全军或第一野战军英模大会的代表,为部队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,也因此得到了第四纵队政委张仲良的称赞。
1949 年 7 月初,扶眉战役打响。李锡贵率第 30 团与兄弟部队并肩作战,一夜急行军 75 公里,成功攻下罗局镇和眉县火车站,截断敌军退路。
战斗中,面对敌人的猛烈进攻,他穿梭于阵地之间,鼓舞士气、指挥作战,为战役胜利立下汗马功劳。
战后,彭德怀亲临 30 团看望指战员,称赞 30 团是 “一把尖刀”。
行军途中,条件艰苦,士兵们疲惫不堪。李锡贵和团长武自升以身作则,把军马让给病号,还轮流讲故事、唱民歌,鼓舞士气。在筹备军粮时,李锡贵带头背粮,带动大家积极行动,确保了部队的物资供应。
打响,李锡贵率 30 团作为预备队在西果园待命。8 月 25 日,总攻开始,11 师 31 团在沈家岭与敌人展开激烈战斗,双方伤亡惨重。
关键时刻,李锡贵接到增援命令,他和副团长率 3 营迅速投入战斗。在敌人密集的火力下,他们艰难推进,成功与 31 团会合。
然而,敌人不断增兵反扑,李锡贵发现 1、2 营前进道路被封锁,为了扭转战局,他不顾危险,亲自前往带领 1、2 营。
在途中,他不幸被敌人暗堡的子弹击中胸膛。但他仍强忍着剧痛,向警卫员下达命令,最终倒在了沈家岭的土地上,壮烈牺牲,年仅 32 岁。
李锡贵的牺牲激发了战士们的斗志,他们高呼 “为政委报仇”,奋勇冲锋,一举攻克沈家岭主峰,为兰州战役的胜利奠定了基础。
8 月 26 日,兰州宣告解放,李锡贵用生命为这座城市的解放打开了胜利之门。
1989 年,在纪念兰州战役胜利 40 周年之际,兰州华林山烈士陵园东侧,矗立起一座庄严雄伟的烈士纪念碑,碑面上镌刻着 “李锡贵同志纪念碑” 八个大字,碑文镌刻着:“忠诚、勇敢、智慧——凝聚了他全部心血!”正如老将军王世泰所言:“李锡贵是子午岭养育的壮士,是党和人民永远的骄傲!”
书目信息:范祥荣(作者)《血战沈家岭》,甘肃:甘肃人民出版社, 2025年1月。
在这个和平安宁的时代,战争的硝烟似乎已成为了历史的注脚,但那份对和平的守护与对英雄的缅怀,却永远镌刻在我们心中。你是否曾好奇,那些在历史课本中跃然纸上的英雄壮举,背后隐藏着怎样的体能极限与精神磨砺?在真实的地形条件下,面对敌我力量的悬殊、瞬息万变的战场态势,先烈们是如何以坚定的战斗意志,做出了那惊世骇俗的一跃?
沉浸式体验:还原真实战场环境,让学员仿佛置身于那段烽火岁月,更加直观地感受战争的残酷与英雄的伟大。
互动式教学:采用小组讨论、角色扮演、实战模拟等多种互动形式,激发学员的学习热情,让知识在交流与碰撞中更加鲜活。
专业导师团队:由退役军人、军事专家组成的导师团队,不仅具备丰富的实战经验,更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,确保课程的专业性与深度。
定制化课程:根据学员的年龄、兴趣、需求等,提供个性化定制课程,确保每位学员都能获得最适合自己的学习体验。
红色文化体验:除了军事地形学课程外,还安排有参观沈家岭战役纪念馆、听取老兵讲述战斗故事等活动,让学员在亲身体验中深刻感受红色文化的魅力。
地址:海南省海口市玉沙路58号电话:0898-88889999手机:13988889999
ICP备案编号:琼ICP备88889999号
微信扫一扫